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

天天简讯:战争、政治、技术与经济的循环加速

来源:凤凰网 发布时间:2023-05-18 17:13:05 分享至:

全文3500字


(相关资料图)

1、

在文一的《科学革命的密码》里看到一个词,叫“循环加速器”,他侧重讲的是西方通过战争促进科学,科学升级战争的正反馈过程。我一直认为,这本书写小了,如果加入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的维度,这本书的主旨将在原有基础上再上一个高度。

最近刚读了李硕的《南北战争三百年》,也看到了类似的“战争形式-政治制度”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视角,简单概括书中的观点:

①这本书主要将魏晋南北朝期间的战争形式与政治制度相互影响与促进的问题。

②骑兵战术分为骑射与冲击:骑射是游牧民族最自然也是最早期的战术,就是利用骑兵的高度机动性,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见敌则逐利,如鸟之集;其困败,则瓦解云散”。战争目的主要是劫掠,没有后勤也不需要后方,决定了这种战争形式无法持久,也不需要持久。而支撑这种战争形式,对游牧民族的政治制度来说,松散原始的部落联盟即可。

③骑兵冲击需要人马都戴着厚重的甲胄,在古代,甲胄意味着昂贵的装备投入。同时,骑兵冲击相比于骑射对骑士来说,是一种高风险的战术动作。执行这种需要装备投入与非常严苛的纪律,松散的部落联盟已经无法让其士兵实施,除非是达到一定程度集权的国家。而骑兵冲击战术恰恰是中原地区发明的。

④而比骑兵冲击对国家要求更高的,则是攻城战。攻城战的主要特点就是时间长,动辄几个月,甚至以年计。游牧民族的无后方、无后勤作战,根本无法支撑如此长的战争形式。要有强大的后勤,少不了背后国家机器的支撑,需要对一大片的腹地实施编户齐民的有效治理。

⑤中国魏晋南北朝300多年的大分裂,南北双方反复拉锯持续博弈,也是北方少数民族不断汉化,不断中原化的过程——要征服对手,就必须变成对手。从实施骑兵冲击战术,到长久的攻城战,都对游牧政权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⑥也解释了为何腐朽的南朝士族政治失去生命力,最终被北朝统一,而南北朝是继秦汉之后,中华文明再一次通过历史惨烈博弈,再次选择了原有的制度演化反向。

这本书给我一种久违的唯物主义的通透感,找到了少数民族政权汉化的政治动力学原因。

同时,让我们有了一个更唯物、更微观、更落地的视角,理解中华制度何以如此的原因,比如一插到底的编户齐民,比如打散贵族的官僚政治。战争不仅仅是政治的延续,在古代,战争事实上是最大的政治,从战争催生的政治需求切入,恰恰找到那个最大的政治制度演化的原动力。

2、

欧洲历史上,一样经历了类似的战争与政治相互促进的过程。

支撑欧洲中世纪封建的军事制度在于城堡+贵族式重装骑兵,毁灭欧洲封建制度的,除了火炮对城堡的摧毁,还在于军事革命对贵族重装骑兵的替代。

14世纪,阿拉伯人把火药和火炮的使用方法,从西班牙传到了西欧,重炮击垮了封建堡垒石墙的同时,也击垮了封建制度。封建制度的解体,才有了随之而来的文艺复兴。

当然,除了贵族堡垒,还有对骑士制度的摧毁。

一个典型欧洲骑士,需要7岁到领主听差,学习骑马、格斗和使用玩具武器,进行力量和灵活性训练,21岁才能取得骑士资格,培养一名合格的骑士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在13世纪,装备一名骑士所需的费用为32英镑,而当时一户英国农民年收入也就3英镑。

正是因为这种长时间、高成本才能养成的战争能力,让欧洲封建贵族理所当然成为垄断战争的群体。这样的战争形式下,国家也不要养常规军,战争发生时贵族带着自己的家丁与战马、辎重参战即可。如此这般,对国家财政与常规的税收也就没有了要求。

可以说,封建制度是一种低成本的统治方式,小国寡民而鸡犬相闻,直到它面临越来越强的国家竞争。

1315年的摩尔嘉屯战役,纪律严明的瑞士长枪兵依靠密集的方阵打败了勃艮第的封建骑兵。1346年的克雷西战役,英国步兵凭借对长弓的良好运用,取得了对法国重装骑兵的胜利。

而不管是长枪兵还是长弓兵方阵,在技术和训练上并不需要太高要求,最重要的是严苛的纪律,在面临敌人骑兵冲击时候可以保持方阵不乱。更重要的是,装备训练一名长弓兵只需要1英镑,训练1年。

步兵方阵对重装骑士的替代,一举打破了欧洲封建贵族与骑士对战争的垄断,平民开始在欧洲战场上暂露头角。事实上,中国从春秋转入战国,也发生了类似的军事革命。

春秋末期,晋国魏舒在对山戎的战争中,“毁车以为行,五乘为三伍”,抛弃了自古以来的车战,采用步兵方阵,一举获得战争的胜利。战国期间赫赫有名“魏武卒”登上历史舞台,以贵族车战为标志的春秋也进入历史的倒计时。

周朝贵族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而射箭与驾御马车战车,都是战争技能。尤其御,需要长时期的训练,这种技能只能垄断于贵族群体。这与欧洲中世纪重装骑兵垄断战争技能,成就欧洲封建制度非常具有可比性。

而魏舒方阵的出现,步战对车战的替代,则代表着平民打破贵族对战争能力的垄断,也开启了中国的战国时代。而战国,正是中国演化出秦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以中央集权官僚制国家替代封建贵族制国家的时代。

随着战争烈度的升级与时间的延长,对国家的资源汲取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靠临时的征发,贵族自带辎重的封建体制已经完全不能支撑高烈度战争的需要。

在中国,战国时代催生了国家权力直插到底的编户齐民+官僚政治的秦制的诞生,在欧洲,则直接导致了封建的解体,随后绝对主义国家+资本密集型战争+对外殖民+重商主义国家的诞生。

3、

什么叫资本密集型战争?

火药刚传到欧洲,就是一种昂贵的战略物资,火药的价格甚至超过黄金。获得火药,生产火药,改进火药,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1440S,法国每年需要消耗2万磅火药,为此花掉10万磅黄金。而100多年后,则激增到50万磅火药。

近代化学的奠基者,拉瓦锡,是法国皇家火药局局长,他的所有科学成就是在火药局的实验室完成的,他对国家最大的功绩是改进了火药的生产工艺,提高了质量。

除了对火药需求的激增,对冶金、优质钢铁的需求也开始暴涨。

常征《机器文明的数学本质》提出:英国(16世纪)靠大炮赚钱,土地有限,1550年代森林告急,颁布法令保护森林,依靠进口铁来制造大炮,同时保护国内铁产量维持一个合理的水平。森林告急与森林保护造成两个后果,一是煤炭代替木炭成为主要燃料(燃料革命),而是进口铁涨价倒逼英国煤炭炼铁。

而伽利略到哈雷等科学家做研究的一大动机,就是提高军事技术与武器效率。哈雷发现,炮弹和炮膛之间的吻合程度决定炮弹的飞行距离,通过提高炮膛制造工艺可以大大解决火药,这个问题的解决为蒸汽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因为蒸汽机的热能转化效率取决于活塞与气缸的吻合程度。

可以说,将欧洲带出中世纪的战争,从一开始,就对化学工业、冶金工业提出了要求,而发展这些工业,需要国家从各个层面给予全面的支持。

长期的,越演越烈的战争,不仅仅促进了欧洲国家采用更先进的技术,也逼迫欧洲国家朝整合度更高方向演化。

17世纪末,法国已经拥有了40万人的常备军。此时的欧洲,相比于那个领主带着骑士打仗的中世纪,早已经脱胎换骨。而40万人的常备军给法国造成了极大的财政负担,靠包税人的半封建税收支撑的财政体制,早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法国大革命前的财政危机与国债违约,正是大革命最直接的促因。而法国大革命,号称现代世界的熔炉。

4、

而真正体现资本密集型战争的,在于对西方列强对海洋的争夺。

封建主可以拉起一支骑士的队伍,但没有一个封建领主有能力建立海军,可以说,海军从一开始,就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家才能筹建。

英国因为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从一开始就有重视海军的传统,英国1707年才建立第一支常备陆军,而英国中世纪就有了自己的海军。

海军有几个特点:天然超越国内地理的限制,从一开始,就为国家,以及象征国家的王室服务,很难介入国王与诸侯,诸侯与诸侯之间的地区战争。其次,海军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军种,烧钱,而且对技术要求高。

而作为一个岛国,英国国王的收入从很早开始,关税就占了很大的比重,而关税,也正是海军军费的最主要来源。

从税收结构来说,英国变成一个“战争-贸易”循环加速的重商主义国家,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用战争促进贸易,用贸易促进关税,更多的税收投入战争并开拓市场,历史进入的良性正反馈的发展轨道。

与之相比的是中国明朝,1405年郑和开始下西洋,哥伦布1493年才发现美洲,却生生错过了大航海地理大发现时代,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

而考诸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结构,关税从未占到一个足以引起重视的比例。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无法给一个随时在财政压力下的政府以足够的激励。

历史进程没有那么多想当然,也没有那么多唯心主义,政治制度的演化动力来自唯物世界的挑战,而绝非哪个思想家的灵光一现。

甚至我们可以说,所谓的人权,必须的靠服役与纳税才能争取到,脱离了唯物基础,空谈天赋权利的高调,完全无济于事。

这篇东西写得很散,是最近的读书笔记。

参考书目

文一:科学革命的密码

李硕:南北战争三百年

许二斌:14-17世纪欧洲的军事革命与社会转型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太平洋礼仪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